http://www.0527syfc.com/ 2022-02-04 閱讀數(shù):510
“什么?一瓶啤酒比飛天茅臺還貴,這還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?”
臨近年關(guān),身處淡季且向來“冷門”的啤酒,卻突然成為了熱點,很多消費者竟然紛紛感嘆起來,“看來以后啤酒也喝不起了。”
幾大啤酒廠商的競相抬價行為,制造了這個熱點。較早的,是2021年5月,華潤啤酒推出的高端系列啤酒“醴”,定價為999元/盒(2瓶)。近期的,是青島啤酒推出的一款叫“一世傳奇”的新品,電商平臺顯示售價為2698元/1.5L*2瓶;百威啤酒上線的一款名為“大師傳奇”的虎年限量版啤酒,售價更是高達1588元/瓶,甚至超過了飛天茅臺1499元的市場指導價。
這些啤酒廠商為什么要推出價格這么高昂的產(chǎn)品?這些啤酒賣得出去嗎?
想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,還得先從啤酒業(yè)務說起。
難增利的啤酒
單從受眾群體來看,啤酒是一個非常具有“穿透性”的產(chǎn)品。喝的人很多,而且各個階層都有。但是從生意角度看,啤酒的賺錢效應跟白酒已不在一個檔次。
以重慶啤酒、燕京啤酒和青島啤酒為例,2020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1.88%、40.18%和40.61%。
乍一看,會覺得啤酒行業(yè)的毛利率挺高的,因為很多行業(yè)很少能超過20%。
其實不然,我們可以看一下凈利率。截止到2020年,啤酒的凈利率都很低,重慶啤酒也不過20%。再看白酒的龍頭企業(yè),貴州茅臺的酒類業(yè)務毛利率為91.48%,凈利率為52%;五糧液的酒類業(yè)務毛利率為80%,凈利率為36%。
需要特別說明的是,這里的毛利率是按照白酒的出廠價和成本價計算的,并不是按照實際的銷售價和成本價計算。白酒的溢價率很高,如果按照銷售價計算,毛利率會更高。比如,3000元一瓶的飛天茅臺,出廠價不到1000元,
看完這個對比之后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啤酒的利潤那是太低了。面對白酒的“暴利”,啤酒廠商們能不心動嗎?
躍進式的高端化
那么,該如何提升利潤呢?作為普通的消費品,想要提升利潤,只能在“量”和“價”上做文章。
首先看“量”。啤酒的市場相對飽和,而且經(jīng)過前些年的兼并收購,華潤啤酒、青島啤酒、重慶啤酒等頭部企業(yè)的地位也逐漸鞏固。在這個存量的市場中,多買一瓶青島啤酒,就會少買一瓶其他廠家的啤酒。
而且,分析師發(fā)現(xiàn),除了啤酒廠商之間的競爭,含酒飲料也開始沖擊啤酒市場。什么是含酒飲料呢?就是用酒精和其他飲料混搭組成的飲品,比如“酸奶+酒”、“咖啡+酒”、“果汁+酒”等。
與啤酒相比,含酒飲料口味多,口感獨特,酒精度數(shù)跟啤酒差不多,甚至有的還比啤酒略高,應用場景也更豐富,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,特別是不喝酒人群。如此一來,啤酒市場在銷量上也會受到?jīng)_擊。
在這個存量市場中,如何能不斷提升利潤呢?跟友商打“價格戰(zhàn)”搶市場嗎?這種“零和博弈”顯然難以持久,而且往往是兩敗俱傷。
再看“價”。啤酒的價格總體來看在2-20元之間,還不如一杯咖啡的價格高。很明顯,這個價格帶確實不高。而且,如果2塊錢的啤酒漲到4塊錢,看起來并不多,但是利潤上卻能增長不少。從賬面上來說,提價似乎是一個可以著力的方向。
而且,近幾年,“隔壁”的白酒就是在不斷漲價,貴州茅臺從2012年的900元,愣是漲到了3000元。股價更是不像話,一股貴州茅臺基本等于一瓶飛天茅臺。
于是,“隔壁”白酒廠商的高端化路線,便成了啤酒廠商求取的“真經(jīng)”。精美的包裝、吉祥的祝福、傳統(tǒng)的中國風和一瓶幾塊錢的啤酒,就成了可以賣到“茅臺價”的新產(chǎn)品。
對標白酒的偏頗
然而,這樣“著急”的提價有意義嗎?分析師認為,“東施效顰”的啤酒廠商,簡單地在提價上模仿白酒廠商,意義不大。因為,白酒和啤酒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商品,關(guān)聯(lián)性并不大——這可以從功能屬性、情緒屬性和投資屬性三個屬性來衡量。
先看功能屬性。白酒和啤酒都是消費品,基本都是在餐飲場合中使用。啤酒相對于白酒來說,其應用場景比較少,而且很難進入高端的消費場景中。單從這個角度看,啤酒就“拿不上臺面”,所以很難走高端路線。
其次是情緒屬性。情緒屬性是產(chǎn)品帶來的附加屬性。白酒的附加屬性比較廣泛,家庭聚會、朋友聚會、商務宴請,甚至是國宴,既可以體現(xiàn)東道主的熱情,又可以體現(xiàn)客人的尊貴。然而,啤酒卻很難有這樣的情緒價值。
然后是投資屬性。白酒的投資屬性強,白酒廠商基本不用擔心庫存問題,因為白酒放的時間越長,價格多半會越高,沒有期限的限制。啤酒就不一樣了,它沒有升值空間的存在,所以,囤白酒的人很多,囤啤酒的人卻很少。
其實,除了上面的三個屬性,白酒和啤酒相對,在文化方面的差異也非常大。
啤酒是一種舶來品,早期產(chǎn)于歐洲,后來進入中國市場,在中國的根基并不深。
然而,白酒就不同了。白酒的文化刻在許多中國人的基因中。哪怕有人不喝酒,但是他也會知道,白酒的地位其實更高于啤酒,甚至在很多地方的傳統(tǒng)中,啤酒是上不了臺面的飲料。
因此,白酒和啤酒本質(zhì)上是兩種不同的飲料。
殘酷的“笑話”
既然是兩種不同的飲料,白酒能走通的高端化路線,并不意味著啤酒也可以完全復制。其實從經(jīng)濟學的角度看,啤酒的高端化路線仍然是個難題。
從經(jīng)濟學上來說,商品漲價,或者推出高價產(chǎn)品,是因為這種商品的需求高。而需求高的背后,必須要同時滿足兩點,一是商品的數(shù)量少,二是追捧的人多。
限量款的啤酒確實可以在數(shù)量上控制,但是在消費端真的有那么多人追捧嗎?恐怕很難。因為啤酒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在自己身上,而是在“別人”身上。
對于啤酒廠商而言,產(chǎn)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?是工藝先進嗎?都是工業(yè)產(chǎn)品,基本沒差別;品牌知名度更高嗎?都是上市公司,品牌營銷都不差;口味更好嗎?除了度數(shù)不一樣,很難有體感。
其實,對于現(xiàn)階段啤酒廠商來說,它的核心競爭力是渠道。換言之,就是有多少人幫你賣酒。這一點非常關(guān)鍵。很多喝啤酒的人都知道,有的啤酒只有在部分地方才銷售,而能全國銷售的啤酒,掰著手指都能數(shù)過來。
所以,分析師認為,渠道的話語權(quán)在整個啤酒的產(chǎn)業(yè)鏈條上大,而想要搶奪這個話語權(quán),需要走的路還很長。
對比白酒的發(fā)展歷程來看,白酒為什么可以提價?因為有些白酒已經(jīng)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了認知。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啤酒廠商忽略的,或者說想要測試的一點。
其實20年以前,貴州茅臺在消費者心中也只是一款白酒而已,并沒有形成很深的消費認知,那時的白酒也跟今天的啤酒一樣,利潤率很低。
不同的是,貴州茅臺、五糧液、山西汾酒等白酒企業(yè)并沒有馬上漲價,而是在營銷方面大手筆地投入。參加各種比賽、搶占黃金廣告位、注冊“國酒茅臺”的商標等。雖然“國酒茅臺”的商標在經(jīng)過激烈的爭討之后,被國家商標局駁回,但是“國酒茅臺”的廣告效應,卻已經(jīng)出來了。這也為白酒的高端化打下了基礎(chǔ)。
另一方面,就商業(yè)規(guī)律而言,產(chǎn)品從高端向下探很容易,從低端往上走則難如登天。所以,啤酒這個舶來品,在中國的市場中,沒有文化根基、沒有高端消費場景、沒有消費者認知壁壘,這樣的“三無”產(chǎn)品,也著急忙慌地想要一下子追平白酒,盲目地拋出價格高得離譜的所謂高端化,并非良策。(文章來源:中國國際啤酒網(wǎng))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(chǎn)品!
提示:留言后企業(yè)會在24小時內(nèi)與您聯(lián)系!
溫馨提醒:本網(wǎng)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,倡導誠信合作、互惠共贏!為了保證您的利益,建議經(jīng)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,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(zhì)誠信及綜合實力,以免造成損失!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(wǎng)絡轉(zhuǎn)載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,請來信或來電告之,本網(wǎng)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